|
“伦敦金”诈骗受害人自述 请看博讯热点:金融问题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2月15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在2009年,笔者的亲人求职过程中,受到香港和韩国金融人士、香港和大陆艺人、大陆不法分子设在天津市金融公司的“伦敦金”诈骗,并收到多方恐吓。而天津、大陆及香港各个机构不作为,极力掩盖并进行监控受害人揭露骗局行动,我曾经断言“伦敦金”等类似金融骗局将长期在大陆存在。
早期,这类诈骗借助于“金融创新“,在官方、媒体等的助力下兴起并受到保护,如今,受害者越来越多,媒体、公检法还在误导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受害者,把这类诈骗说成:“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对赌”,实际是保护“诈骗”犯罪,把受害者也都纳入“非法”的一方,其目的就是把“非法”活动的资金没收了结?
引发2015年中国“股灾“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也是这种“金融创新“的衍生品。其采用的“杠杠”、“融资融券”利息等等,也是前述诈骗活动常常采用的诈骗手法。
很多“交易所”、“私募”是地方政府宣称的“金融创新”而立,是官商勾搭、公检法信封等护航的产物,坑害人民无数。
巨大的金融骗局洗劫了千万家庭,败坏了社会道德基础和创业积极性,并且地方官员以“金融创新“为借口进行不作为甚至官匪勾结,具有很大欺骗性。
第一, 这些骗局不是“现货“,也不是”期货“,完全是诈骗,因为它们根本不会有商品交换,根本没有”黄金白银“库存,也没有”农产品“、”稀有矿产“库存和易手;
第二, 它们都不是“对赌“,实际投资者钱给”公司“后,很快就被大小”代理“分成转移,成为私人财产了。后续的”电子交易“都是玩电子游戏,投资人不可能再拿回钱了;
第三, 这种诈骗活动在中国不受惩处,获利极大,而众多待业人口也给诈骗活动起提供人力资源。
近几年媒体报道的类似案件:
2016年初,“e租宝”事件披露涉及90万投资者,金额超500亿,公安部开放“非法集资登记”平台。
2015年,云南的“泛亚交易所”事件,据媒体报道有22万投资者被卷入,涉及资金430亿元。血本无归的投资人为了讨说法,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证监会门前,身穿印有“血本无归,还我血汗钱”口号的白色服装,高喊“维护投资者权益”。
早在2008年,国内最大的“世纪黄金”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600多亿元,受害者遍布全国。该公司自2005年4月成立以来,在上海、温州、萧山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在西安、长沙、石家庄、深圳、福州等地设立了20多家代理机构。
2008年,被称为“史上最牛商品交易所“的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老板卷款1.7亿外逃美国,涉案近20万人共10多亿元。据了解,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是一家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的机构,所从事的交易品种为“农产品”。
2011年,“湖南维财大宗贵金属交易所”事件,8个月6000亿元交易额、涉案账户近4万个、诈骗总金额23亿元••••••该公司由楚维和赵丹出资2000万元在长沙注册成立,建立“维财金”黄金电子交易平台,非法从事变相黄金期货交易。自维财交易所成立以来共发展省级代理商27家,其他各级代理商711家,注册客户39084名。
2013年,曾经具有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监身份的帅百华,2013年7月隐身幕后创立了中色金银贸易中心有限公司贵金属交易平台,在不到两年时间把数万投资者拉进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金融衍生品电子盘交易中。中色金银公开宣传的杠杆即为100倍,这在行业内属于超高倍的杠杆。”9月2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公安局发布的案情通报首次确认了帅百华中色金银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并指出其“将资金抽逃跑路”的事实。警方通报称,“基金(资金)虽然显示在交易平台上,实际大部分资金已被中色公司实际控制人帅百华非法转移”。
2014年“315”,央视也曝光了很多非法现货白银交易。实际上,这些诈骗公司声称“现货”,只是让证监会找到不能管理它们的借口,而这些公司根本不会有白银现货储存。证监会认为其管理“期货和股票”,受害者的“现货”交易不属其管理。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29609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