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难税赋高结构不变中国民企前景依旧堪忧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0日 转载)
外有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内有严格的环保、社保要求,加上A股低迷,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正面临巨大挑战,在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之际,缺乏靠山的它们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中国今天公布第三季经济成长率6.5%,低于预期0.1个百分点,是2009年第一季以来的新低。外界评估,第四季及2019年经济成长下行的压力会更大,而规模小、缺乏特殊资源的中小企业能否顶得住,值得观察。
中国中小企业的难处不是现在才出现,但2018年肯定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今年9月初,一场邀集民营企业代表的座谈会上,来自浙江的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快人快语,对着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说,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何巧女发出这悲壮言词的3个月前,6月中旬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易纲在演讲中就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想办法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
不过,根据21世纪经济报导,2012年4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政府推出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多达15个,显然无法只依靠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困难是中小民营企业最大的难题。银行怕民企的坏帐风险较高,偏爱借钱给国有企业,因为国企再怎么无效率,也有政府买单。有一种说法是,官方加杠杆(允许增加借贷比率)时,国企得利;去杠杆(紧缩借贷)时,民企受害。
今年收紧的网路借贷平台P2P,也有许多民企在此融资,随着P2P平台大量倒闭,对民企来说又少了可以借钱的管道。
一边是民企借不到钱无法做长期投资,一边则是某些国企成了吸血不生产的僵尸企业;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又进一步伤害了中国经济的活泼性。
讽刺的是,本业应是帮助实体经济发展的银行,却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根据财经媒体吴晓波频道统计,中国31个省市中,每个地区利润最高的企业一字排开,有15家是银行、一家是多元化金融业者。反观台湾,最赚钱的是民营企业台积电。
此外,有台商反映,近年大陆官方强化对环保要求,部分地方政府未给予合理整改期间,或是「一刀切」的规范方式,让部分民企生产成本提高,甚至无所适从。明年起企业为员工缴交的社会保险改为交给各地税务局,也失去了原本的「议价」空间。
关于中国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有一个「五六七八九」的口诀:它们贡献了50%的税收,占GDP的60%以上,拥有70%的专利发明权,创造80%的城镇就业,企业数量在全市场占90%以上。
官员都说民企很重要,然而,北京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日前发文指出,官方推出的政策措施很难根本改变民营企业的困境。
就他观察,民营企业困境的症结有三点:一、只要是消灭私有制的理念不变,民营企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感。二、只要官方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思路不变,民营企业的税赋就很难真正降下来。
孙立平指出,第三、只要「做大做强」国营企业的方针一如既往,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就只能被压缩。
中央社
(博讯 boxun.com) 19015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