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美韩军演 剑指中国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9月03日 转载)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美韩两军从8月16号至26号举行一年一度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总计有八万多名两军官兵参加。这以防御为中心的军演,由联合司令部主管,侧重考察各兵种协同作战和高级指挥官的决策能力,模拟应对韩国周边国家出现的危机情况。
(博讯 boxun.com)
美韩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数百次联合军演,内容包括登陆、巷战、撤侨、反攻等。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每年3月举行的代号为“关键决心”的联合军演,以及每年8月举行的代号为“乙支自由卫士”的联合军演,这两次军演分别被称作是对韩美联军的春季和夏季“大考”。
早在7月18号,宣布军演的当天,由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就通过北朝鲜军驻板门店代表部向朝鲜通报了此次军演的时间。北朝鲜十分反对这一军演,但中国政府对此却保持沉默。
为什么美韩“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是“剑指中国”的呢?
考察一下“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是源于1975年的“乙支焦点透视”夏季联合军演,那时毛泽东还没死,美中尚未建交。从2009年更名为“乙支自由卫士”,大有讲究,明显是要让中国进一步走上自由化道路。
原来,“乙支自由卫士”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一个地方国家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的军人乙支文德。而这个乙支文德并不是统一朝鲜或从事内部革命的,而是对抗中国中央政权(隋朝)、企图对中原进行扩张活动的。不过现在,朝鲜人不论南北,都把乙支文德当作自己的祖宗,所以显然,“乙支自由卫士”对抗中国的意思,要强于对抗北朝鲜的意思。
据研究,乙支文德是七世纪早期的高句丽将领,是当时辽宁、朝鲜地区的出色的军事家。高句丽和满洲人相似,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乙支文德的军事才华当时对高句丽战胜隋帝国百万大军的入侵起了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导致隋帝国内部起义。乙支文德同时也是一名文武双全的政治家,曾担任高句丽宰相。他在击败隋帝國的入侵时给隋将于仲文所写的《乙支文德汉诗》说:“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写的虽然有些蹩脚,却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汉诗。
乙支文德六世纪中期出生在平壤石多山。那时的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为东北亚不可忽视的力量,经常与周边各个地方国家交戰。乙支文德在612年打败隋炀帝的百万大军,被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地区奉为抗击中央政府的独立英雄。
612年,隋炀帝发兵百万要统一高句丽。面对隋的庞大攻势,乙支文德采取了反复请降的欺诈拖延战术与隋朝军队周旋了数月,和现在的金正日用来对付美国“六方会谈”十分相似。在隋军回师的必经之地萨水(清川江),乙支文德命人筑坝蓄水。当隋朝军队过河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大批隋军因此被水淹死。随后乙支文德带领早已埋伏好的高句丽军对断粮多日的隋军发动猛攻。三十多万的入侵隋军,只有两千多人撤出。
萨水之战的胜利在高句丽与隋的第二次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入侵的隋军最终惨败而归,直接激发了中国的民间反抗,导致人民革命风起云涌,十八路反王逐鹿中原。最后暴君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李唐王朝取而代之。
金富轼在其所著的《三国史记》中将高句丽击败隋炀帝的归功于乙支文德。高丽王朝显宗时期,在平壤为乙支文德建有灵堂。后来乙支文德在朝鲜王朝时期也就被朝鲜人当作是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1680年,朝鲜肃宗为乙支文德又建了一个灵堂。乙支文德虽然被朝鲜人视为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但其实却使用汉字,并不是朝鲜人或韩国人。不过现在,韩国人喜欢和乙支文德攀亲戚,首尔(汉城)的“乙支路”就是以乙支文德的名字命名,韩国军方第二高级的荣誉奖章也以乙支文德命名。
如此看来,美韩“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的第一假想敌其实不是北朝鲜,而是躲在北朝鲜背后给金正日政权撑腰的中国大陆——中共政权这个“新的隋朝”。否则美韩联合军演就不会再用这个冷战时代留下来的“乙支”名号。据此我们也可以判断说:美韩“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确实剑指中国。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90337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