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龙将军:红脖子(Red neck)为什么是白种人?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1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如果红脖子(Red Neck )是白种人,为什么叫红脖子(Red Neck )而不叫白脖子(White Neck)呢?
“红脖子”这个具有历史性的词汇,专门用来指南部那些低教育的穷困白人农民。按字面来直接翻译,就是:红脖子。美国南部贫穷的白人农民,却因为每天在太阳下劳动,所以他们的脖子老是红红的。因此红脖子red neck用以指代“美国乡巴佬”。
在美国,穷人不一定是“红脖子”(red neck),但“红脖子”一定是穷人。
红脖子(Red neck)是白种人,但又不同于“白色垃圾”(white trash)。白色垃圾是美国英语中对贫穷白人的贬称。这个词语暗示较低的社会阶层和不体面的生活方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往往特指一些生活在社会边缘,被主流社会视为危险分子的人。他们常和犯罪沾边,行为不可预测,对权威、法律和道德缺乏尊重。这个词一般被用来攻击别人,不过也有人以此自嘲,如幽默书《白色垃圾妈妈的掌中宝:拥抱你内心的拖车公园,忘记完美,拒绝被家长联盟同化,保持理智并坚持幽默》(2008年)。
和“白色垃圾”语义相近的词有:cracker(乔治亚州和弗罗里达州的贫穷白人)、hillbilly(阿巴拉契亚的贫穷白人)、Okie(俄克拉何马州的贫穷白人)。以上词汇都强调一个族群的贫穷、缺少教育、思想落后,但“白色垃圾”更强调一群人缺乏道德感。
“白色垃圾”一词最早在1830年代流行起来,这个词来自当时黑人奴隶对贫穷白人的蔑称。可见黑人的种族歧视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不够白:白色垃圾和白人的边界》一书中,作者认为“白色垃圾”一词来自1830年代的华盛顿地区,当穷苦白人抢走黑人工作的时候,黑人用这个词称呼他们——讽刺他们作为白人在各方面都有优先权,本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却沦落到抢黑人的饭碗。但这样说,实际上把黑人自己说成了天生的垃圾。
1854年,《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在描述美国奴隶制度时说,奴隶制度不仅制造了被降格的、痛苦的黑奴,还让穷苦白人更被降格、更痛苦。她认为种植园经济造成贫富差距极大,同时那里缺乏学校和教堂,贫穷白人没有获得尊严的机会。这些“白色垃圾”遭到黑人和白人的共同歧视。
到1855年为止,“白色垃圾”这个词已经被白人上层社会广泛使用。在十九世纪,美国南方无论哪个种族都常用这个词。
到了现代,有很多白人说自己出身“白色垃圾”家庭,作为谦虚自嘲的说法。有些人语义中表达对社会贫富不均的抗议,特别是社会对白人贫穷问题的忽视。在自称为“白色垃圾”时,说话人也会表达出大而化之、随遇而安的生活观念,或者节俭、艰苦奋斗的美德。
1980年代,美国南方涌现了一大批描写“白色垃圾”生活的小说,它们的作者往往也自称为“白色垃圾”或者“红脖子”。
美国黑人常用“白色垃圾”一词歧视白人,特别是在他们被人称为“黑鬼”的时候,也有些黑人父母把这个观念灌输给小孩,用来称呼所有的白人。
“白色垃圾”这个词也常出现在黑人口头文学中。根据这些故事,当没外人听到的时候,黑人奴隶们会说:某个恶劣的监工“连白色垃圾都不如”,“待人太残酷了”。
如此看来,华人对待白人和黑人的歧视性言论不必过敏,因为他们是彼此其实在先,然后才轮到华人头上的。歧视别人的人,一定是先遭别人的歧视的了,不论是“黑鬼”、“红脖子”还是“白色垃圾”。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4304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