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峰:重访廿一世纪原点:伊朗革命与改革开放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4月20日 转载)
(资深传媒人 卢峰)

■作者在《Strange Rebels:1979 and the Birth of the21st Century》一书中指出1979年的几件历史事件是21世纪的原点。互联网
几乎错过了《Strange Rebels:1979 and the Birth of the21st Century》这本好书。第一次在书店碰到这本书已是几个月前,那时随意翻了一下,看见一些熟悉的人和事如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把现代英国改头换脸的戴卓尔夫人,还有启动开放改革的邓小平。只是,说这些故事的人不少,再说也不易有太多新意。而且把1979说成廿一世纪原点好像有些勉强,十年后的一九八九发生的变动特别是东欧集团瓦解、柏林围墙倒下对大局影响似乎更显著。美国学者Francis Fukuyama更以「历史的终结」来形容八九年发生的事。
第二次在另一家较宽敞的书局再看到这书,找到一个角落仔细看了十几页,越看越发觉作者Christian Caryl眼光独到,充满洞察力,看穿1979年在不同国家发生的变化不但颠覆了二战后以至二十世纪局势,并且主导了二十一世纪的发展。
伊朗革命与改革开放
以霍梅尼为例,他最大的影响不仅是把当时中东最西化、最强大的巴列维王朝推倒,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在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两大思潮中另寻出路,用伊斯兰教义及精神打造庞大的反抗运动。在霍梅尼「革命」以前,中东国家逐步走向世俗化,要不是模仿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蓝本,以国家之力搞计划经济及改造社会。霍梅尼则回归伊斯兰,以伊斯兰教义成为凌驾宪法、法律的最高原则,鼓舞年轻一代伊朗人以至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信徒重拾信仰,并以此响应西方及其他外力的挑战。近二十年在不同中东国家兴起及以宗教号召的激进团体包括真主党、阿盖达以至现在的ISIS走的都是霍梅尼的路,都是以宗教作为政治运动的主轴,再以此感召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参与。廿一世纪开首的911恐袭及近两年ISIS横行,背地里都有霍梅尼撒下的种子。
邓小平是在七九年全面掌权及启动开放改革,当时看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大家都不相信刚从文革浩劫走出来的中国可以有太大变动,更不相信它可以克服发展中国家增长无以为继的宿命。即使到八十年代末六四镇压以前,大家仍在争论中国、苏联的改革谁会较成功,那时认为戈尔巴乔夫政改先行做法较优胜的人不少。可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远超过俄罗斯,并将在五年内挑战美国的龙头地位,令不少人觉得廿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由此来看,七九年启动的改革正正成了新世纪的主旋律。
当然,还有在当年成为英国首相的戴卓尔夫人及成功访问波兰,撼动东欧共产阵营根基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前者打碎了二战以来的共识政治,重写了英国以至整个西方阵营的政治光谱,令主流政治经济思潮向右转。若望保禄二世则成功令天主教会、令宗教重新成为重要政治力量,扭转了近几百年来的衰落。现任教宗方济各能成为风云人物,能在贫富悬殊及其他重大争议发挥作用只能说是若望保禄二世的遗惠。
把这些人和事串连起来便可看到,1979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把它说成是二十一世纪的原点实在不为过。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9511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