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众孤儿,至今仍在苦寻亲/倪文华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2月12日 来稿)
作者:倪文华
2012年2月11日下午六时,《孤儿寻亲团》在济南聚福林聚会,邀请我参加。我看到了寻亲团的名单,计有四十多人。
其中女性孤儿占90%以上。可见中国社会对女性是何等的歧视。今天到会的孤儿团成员一共有22人,其中女性就占了21名,只有1名是男性。由此可见,女性成为孤儿的几率,远远高于男性。中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何等严重啊!孤儿苦,女性孤儿更苦。而女性孤儿寻亲的执着和坚韧,令人敬佩;其所经历的创伤和痛苦,更是是难以言表。

《孤儿寻亲团》的成员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孤儿组成,他们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有的已经当爷爷或者奶奶了。他们寻找亲人的愿望依然很强烈,尽管找到亲生父母的希望很渺茫,即使有了线索,恐怕其亲生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毕竟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了。他们说,只要能见到自己的同胞姊妹,也算是了结一桩梦寐以求的心愿了。
席间,大家谈论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而成为孤儿?他们只知道自己来自江南,稍强一些的也仅知道来自江苏或者安徽。即使知道自己来自某个城市的孤儿,也仅仅只能说明当时其被抛弃在该城市的大街上或者公共场所的某个角落,并不能弄清自己的老家究竟在哪里。这样的寻亲团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亲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半个世纪前,他们为什么会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而成为孤儿?或许是因为家里穷,养不活众多的孩子;也或许是因为其亲生父母身陷残酷的政治迫害,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了还孩子?更或许是一个永远不解的谜团。
有位孤儿说,南方的父母太狠心,将亲生的骨肉抛弃在大街上。如果在北方,家里再穷,子女再多的农家,也不会抛弃亲生的子女。令惊奇的是,这位将进入老龄的昔日孤儿,一方面憎恨其父母的无情;另一方面却依然执着而强烈地在寻亲的道路上奔波,令人心酸。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的缘故吧。
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寻亲的希望几乎越来越渺茫了,但昔日的孤儿,如今寻找亲人的愿望,并没有破灭,依然很强烈,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自发组成《孤儿寻亲团》,组建孤儿寻亲QQ群,年年聚会,互通信息,交流寻亲心得。其足迹遍及山东青岛、淄博、江苏宜兴、浙江温州等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的孤儿竟然幸运地寻找到久别的亲人。大家为其庆贺,同时再继续像大海捞针一样,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失散的亲人。
我被《孤儿寻亲团》执着的精神所感动,真诚为他们祈祷,愿天下的孤儿早日与亲人团聚。同时,我呼吁社会各界献出一点爱心,帮他们寻找亲人,哪怕能提供一鳞半爪的寻亲线索,也将是功德无量啊。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278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