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 北京瘫痪,形象破产 --- 仅仅因为一场暴雨
(博讯2004年7月14日)
7月10日,一场暴雨袭击北京,两小时之内,这座巨大的中国首都,就陷入全面瘫痪: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以及至少8处立交桥,交通中断,大量民众不得不涉深水摸索回家;47条10万千伏电线发生故障,造成许多地区断电,43处信号灯坏死,无数电话机断线;城区严重积水,最深达1.5至2米,立交桥下积水甚至淹没公交车车顶;部分地铁站进水,工作人员临时以沙袋堵住站口,乘客无法进出;多处地面塌陷,形成深坑,在展览路西侧商业银行门口,10几人接二连三地掉入一个20米长、半米深的坑道;门头沟戒台寺附近甚至发生山体滑坡……
此时此刻,人们发现:市政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地下设施形同虚设;交通布局混乱而不科学;电线电缆弱不禁风……面对异常气候,该市气象服务、防灾系统、应变能力、交通疏导等,一律低能低效,令市民大失所望。 (博讯 boxun.com)
这场暴雨,仅仅还是“五年一遇”的中等暴雨,尚不是“二十年一遇”或 “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联想到3年前的一场大雪,北京全市也是一幅崩溃景象。人们不禁疑问:仅仅因为一场暴雨或着大雪,北京就瘫痪,形象便破产,又如何能保证几年后的奥运会顺利举行?到时候,表面光鲜的中国首都,恐怕就要大出“洋相”了;华而不实的中国假面具,大概就要“穿帮”了。以7月10日当晚,男子篮球中国队与巴西队在首都体育馆的一场比赛为例。比赛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半小时,原因是装载中国队的大巴士被堵在半路。其“洋教练”、号称“银狐”的哈里斯更倒霉,原本45分钟的路程,折腾了3个多小时。当他赶到时,比赛已经进入下半场……
一些御用专家,以“事后诸葛亮”的智商,开始反思:北京的市政布局出了问题,以天安门为中心,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的环形布局,违背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基本原理;一层覆一层的环线,成为北京交通的“紧箍咒”,加大了交通成本和交通堵塞;新建道路未充分考虑排水功能;地面建筑追求亮丽、甚至奢华,其地下设施却无人重视,反正“领导看不见”。副市长牛有成承认:心里确实没底。总理温家宝也忧心忡忡地说:北京城市建设须反思。
然而,一切“反思”都显得太晚,而且不足为信。三年前的那场大雪,促成的,不过是由公安、交管、市政、环卫、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北京“雪天道路交通保障应急指挥部”;如今,一场暴雨,可能又要成立什么“雨天道路交通保障应急指挥部”,为更多官僚提供饭票、肥缺而已。
正如一些清醒的中外观察家所言:北京的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的问题。因急于看到“现代化”,邓小平成为“橱窗”建设的始作俑者,集巨资建了一个“特区”深圳,犹如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迫不及待要看到的“十里洋场”上海;“六四”后,忙于收买城市、牺牲农村的江泽民,更是倾举国资源于大城市,尤其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对外“橱窗”,制造中国经济的表面繁荣。于是,“ 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马屎表面光,中间一包糠。”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仅举首都北京为例,其新客站、天安门广场地面工程、蛋形国家剧场,等等,都是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实际上,一幅“现代化”模样的整个北京市,就是一个巨大的豆腐渣工程。更不用说,硬件(物质建设)上去了,软件(人的观念素质)上不去;更不用说,萨斯瘟疫一再肆虐,爱滋病急剧泛滥……
北京露了馅,也就是整个中国露了馅:表面华丽,虚假繁荣,病态倾斜,畸形发展。当有朝一日,中国步入真正的民主与法制,融入国际主流文明的时候,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中国人民必将反思和清理今天的一切。仅遍及全国的豆腐渣工程、豆腐渣城市,其积重难返,就足够中国人清点清理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自由亚洲电台)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陈劲松:呆帐坏帐从何而来? 陈劲松:盗版大国,反咬一口 陈劲松:钓鱼岛风波,北京丧权辱国 陈劲松: 深重剥削 中国工人命运引起国际关注 陈劲松: 海龟,海草,海带 陈劲松:毫无意义的"修宪" 陈劲松:高增长与高危险 陈劲松:香港"中国化"还是中国"香港化"?----从"香港银行将主宰中国银行"说起 陈劲松:中国教育开支,不及乌干达 陈劲松:裁军的虚虚实实 陈劲松:正常还是过热?--- 有关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争论 陈劲松:中国股市惨淡,何日是尽头? 陈劲松:电力短缺---透视中国能源资源危机 陈劲松:也谈腐败大军的“高学历”和“年轻化” 陈劲松:中国持巨额美国国债:是“武器”还是“软肋”? 陈劲松:大游行--香港现状的深度折射 陈劲松:日元贷款和钓鱼岛--敏感复杂的中日关系 陈劲松:人为因素制造中国特色的贫富分化 陈劲松: 巨额债务戳穿中国经济神话 陈劲松:中国突发粮食危机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