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桦为何不能与父母团聚?——再谈“以生命的名义”/张成觉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6月02日 来稿)
张成觉更多文章请看张成觉专栏
刘小桦是何许人?就是温家宝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慰问过的女孩,一个挺秀气的12岁小学生。
(博讯 boxun.com)
大概全世界不下几亿人都还记得此一画面:面对镜头,身穿花衣的这个小女孩哭泣不止,楚楚可怜。中国总理恻然动容,弯身劝慰她“别哭,别哭。”然后又说:“这是一场灾难。既然活过来了,就好好活下去!”
但她依然悲不自胜地在擦眼泪,只是若有若无地点了点头。
她为什么哭?因为父母毫无音信,生死未卜,她小小年纪,死里逃生,只身一人,流落外地,举目无亲,孤苦可怜,怎能不哭?
所以,尽管总理垂顾,温言抚慰,她还是难止哀伤。
拜传媒所赐,据说此后不久,她舅舅便跟她联系上了,并且告知其父母安然无恙。
然而,从地震发生到5月30日晚,她出席“四川省抗震救灾大型特别节目”时,仍然未能与父母见面。这当中,19天过去了。她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也有17天了。
匪夷所思的是,当晚一位女主持人把她带上台,向全场介绍了她,并播放了温家宝鼓励其“好好活下去”的片断,之后接着说:至今小桦还没跟父母通过电话。亏得中国移动慷慨相助,为其父录了一段话。
从录音中我们听到其父向她问好,并说自己和她妈妈都好。但由于他身为当地的村主任,是党员干部,在此灾难关头,不能离开岗位。所以不能来看她。(大意)
录音播完后,女主持问小桦,要是见到父母会说什么。她早已忍不住泪水,哽咽着说“我想他们。”
刘小桦的故事里,有好几个为什么,实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是她从什邡被送到东北面的绵阳安置,此次又从绵阳被带到位于其西南的成都。途经离什邡不远的德阳和广汉,何以就不能送她回乡见父母一面?
二是若她父亲公而忘私,不能抽空探望女儿,为何其母也不能专程到绵阳或成都接她回去,以免骨肉继续分离?
三是以她现在的知名度,县、市政府或各种传媒,又或众多志愿者,为何无一伸出援手,提供交通工具,促成其一家团聚?
四是其父所处的地方何以迄今仍未能通电话?卫星电话也不通?
此前有报道称,小桦曾被先后带到好几个地方亮相,讲述温家宝当日慰问的情景。倘属实,就简直岂有此理。怎么能“以生命的名义”这么为当局作宣传呢?
按毛时代的标准,像小桦父亲这样大灾当前,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年幼的女儿都置之脑后的党员干部,堪称楷模。可是这次当局并未刻意宣扬他,大概也想到此举有点不近人情,弄不好适得其反,产生负面效果。若然,倒不失为观念上的一种进步。
不过,纵使如此,上述几个疑团还是解不开。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08-6-1)18:14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她不是祥林嫂——有感于孙国芬寻儿/张成觉 是生命凯歌,不是自我中心——两位幸存者的启示/张成觉 以生命的名义要求什么?——看四川抗震救灾文艺晚会有感/张成觉 中共内部的健康力量——从冉广岐说开去/张成觉 交流信息 人命关天——唐山地震“漏报”的思考/张成觉 不宜“借军方监控重建”——再与崔少明先生商榷/张成觉 多难未必兴邦 自强方为首务——谈对灾区学童的心理辅导/张成觉 “非重灾区”、“豆腐渣”及其他——对救灾的几点思考/张成觉 “猫论”指导好得很——“群策群防”“土洋结合”防地震/张成觉 救灾采访不设限是可喜的突破/张成觉 信任之余 毋忘监督——谈港人对北京当局态度的变化/张成觉 北京当局应给灾民一个“说法”——汶川地震预报与震级的疑问/张成觉 就是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驳孙力舟似是而非的谬论(地震预报争论)/张成觉 “人们,我是爱你们的,。。。”——写在全国哀悼日/张成觉 中环广场不在中环——汶川地震命名有误/张成觉 救灾岂容有空白?——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盲点/张成觉 错过时机 前景堪虞——胡温救灾的失误与隐忧/张成觉 “这是为什么?”——六问温家宝总理/张成觉 摒弃“阴谋论” 人命大于天——有感于对四川地震的评论/张成觉 主张“缓建三峡工程”的反对派——访地理学家王维洛博士/张成觉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