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一三:习近平是第二个邓小平? 请看博讯热点:反腐打老虎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8月24日 转载)
东方一三 评论员

从习近平的行事风格来看,似是有意识地向邓小平学习。
很多人都把习近平与邓小平比,可能不只旁观的公众和舆论这么认为,习近平自己可能都这么认为。从习的行事风格、执政取向和改革态度来看,似乎都是在有意识地向他那位用坚守的改革改变了中国并赢得了举国尊重的前任学习。
邓小平被称为「改革的总设计师」,习近平被宣传为「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师」。习接任总书记离京考察,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代表着改革形象深圳,以此向邓小平致敬。高规格地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播放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并在讲话中对邓作出了高度评价。这些都意在表明,习把自己当成了邓小平改革衣钵的传承人,他有政治雄心扮演像邓小平那样的角色,继承邓小平的政治遗产,完成邓小平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改革目标,实现「小平梦」。
从习的讲话来看,他提到的最多的前任领导人的名字就是邓。习的讲话很有个性风格,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不太喜欢引用别人的话,不过却引用过不少邓小平的讲话。很多媒体都评价,习是继邓小平后最具转型色彩的领导人。甚至有外媒跨过了江和胡,称习才是毛和邓之后中国真正的第三代领导人。
习像邓小平那样,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要干什么。邓小平文革后复出后,很清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就是重塑执政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虽然当时中共已经执政近30年,但一直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一直停留着革命的思维中,斗这个斗那个,把中国折腾到了崩溃的边缘。邓小平上任后意识到,毛泽东权力的合法性在于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局面。而他的执政使命,就是让人民富起来,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如果共产党不能带领民众走向富裕,就会被抛弃。必须兑现当年共产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邓在任内所以以那么坚定的意志去推行改革开放,就源于这种「让人民富起来」的使命认知,以此重塑执政权力的正当性。
习对此也有清楚的认知,上任后之所以掀起一场反腐风暴,正是想以「反腐败」来重建执政权力的正当性。过去支撑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支持的政治基础,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所以民众拥戴共产党的执政。可增长这么多年来,改革出现了问题,改革无法深入下去,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的分裂现象越来越明显,官员腐败严重,权力滥用公开化,民众对改革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执政的正当性提出了拷问。
习一上任就刮起反腐风暴,抓了无数贪官,甚至顶着巨大政治压力拿下徐才厚和周永康,就是对执政党前途深刻的焦虑,再不反腐,人心尽失,亡党亡国的危险就在眼前。经济当然要维持高速增长,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公众看到公平的希望,看到贪污受到遏制。邓小平在他任上没有完成的任务是政治体制改革,习必须完成。反腐败是最大的改革,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后必须在体制上转型了,要想重建执政权力的正当性,让执政党受到拥戴,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习与邓小平面临着另一个共同的麻烦是,平衡政治改革的行动和舆论期待之间的矛盾。有人批评习,改革往前走,对舆论的管制却往后退。改革往右走,而舆论管制却往左走,让人很不理解。所以如此,是为了寻求一种平衡,他担心公众对政治体制改革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决策者无法满足这种期待。当被舆论搅动起来的舆论热切期待改革,可顶层的实践却跟不上期待时,社会会非常危险。当年的政治风波,就是改革行动和舆论期待没有合拍时,所爆发的冲突。习一边加大力度改革,一边反腐败,却担心这会抬高公众的期待,所以不得不通过管制舆论去降温,降低公众的期待。邓小平当年竭力两者间寻找平衡,改革向右舆论向左,打左灯向右转,以平衡的政治策略实现改革的稳步前进,习也在这样做。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65085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