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中印边界对峙将成为常态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9月25日 转载)
彭念 国际关系博士

莫迪很有可能继续加强在边界地区的施压力度,制造更多的争端来逼迫习近平积极回应。
就在习近平访问印度引起国际社会热议之时,中印边界对峙事件又不合时宜地跳出来,给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4日报道,印度新德里和喀什米尔的官员9月23日说,一个多星期前,中国军队进入拉达克(Ladakh)高原久玛律(Chumar)地区,在印度领土约三公里处的地方建了一处营地。印度士兵过后也在附近地区搭建营地,并接到指示不准撤退。
印度一名政府官员说,印度在久玛律地区部署了大约1500名军人,中方则有大约800名士兵。他透露,两国军队并没有正面交锋,双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在去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之前,中印也曾在边界地区爆发对峙事件。
尽管在去年的边界对峙事件发生后,中印双方通过官方管道顺利解决了冲突,但此次边界对峙事件的再度发生已经表明,低级别的官方会谈只是应付边界对峙的权宜之计,它不仅未能成功阻止边界对峙事件的持续发生,更不能为边界争端的解决增添多少信任。
除了这种临时性的会谈之外,中印在更高层面的接触也并不能为边界地区的稳定带来多少正面效应。刚刚结束访印的习近平在新德里与莫迪讨论边界问题。莫迪比习近平更为急切地希望中国能够与印度一道启动中印实际控制线的核实工作。对于莫迪来说,在中国对领土主张日益强硬的背景下,印度应该趁早逼迫中国落实边界实际控制线的核实工作,以争取印度在边界地区的利益最大化。
而印度对所谓的实控线的核实则是建立在小打小闹的微调基础上,这是中国所极为不满的。因此,习近平对莫迪的回应也很直接,中国希望通过多层次的涉边机制来管控边界冲突,以使其不对中印关系造成大的干扰。在此之前,中国希望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这表明,中国并不急于在边界地区采取任何实质性举动,来推动边界问题解决出现突破性进展,比如莫迪所说的实控线核实工作。
但习近平显然也面临窘境。一方面习近平希望通过临时性的涉边机制来维护边界地区稳定,但这一设想已经被证明越发失去约束效力。并且,在边界问题上的急切态度没有得到习近平的积极回应之后,莫迪很有可能继续加强在边界地区的施压力度,制造更多的边界争端来逼迫习近平做出积极回应。届时,习近平如何出招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习近平希望边界问题不对中印关系造成大的干扰,但这只是习近平一厢情愿的想法。李克强访印之前、习近平访印之前,印媒均大幅度报道中印在边界地区的对峙事件,这种时间节点的选择本身已经映衬出边界问题对中印关系的强大负面渲染效应。
总体而言,在中印双方未启动实控线的核实工作之前,双方对实控线的认知必然会出现交叉,由此而引发的边界对峙不可避免,并完全有可能成为常态。这需要习近平与莫迪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与政治智慧去妥善应对。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9910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