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华联合国上访记--了却心愿 请看博讯热点:“麻雀行动”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6月21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2012/06/19)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为五七老人维权,右派工资索赔”的横幅,了却了作为右二代的心愿。父亲戴右派帽子时我刚进中学读书,那是人生似懂非懂心理最敏感期。不懂为什么父亲要反党反社会主义?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感到矮人一截。又要忙于划清界限。现在才明白真相,可是父亲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实在羞愧万分,愿父亲在天之灵能原谅我的幼稚无知。
五七精神、薪尽火传——纪念反右运动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多图)
毕可的档案毕竟找到了,但是相信有更多人的档案没有了,因为中共的领导人都是农村、山沟里出来的,没有管理知识,不讲程序,没有规范,非常随意,根本不把人当人,根本不重视生命。加上它的统计数字也是为政治服务,所以更加不可靠。那么到底有多少呢?反右派研究专家丁抒先生,收集了100县的人口、右派数字,然后做了计算,他认为在180万左右。我也查了几百本县志,觉得180万这个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武宜三还指出“右派已经平反”是错误概念,很多右派分子本身也这么说,“我平反了。”告诉大家,右派分子只是被“纠正”、被“改正”,被“纠正”、“改正”的意思,说你不应该是右派,我把你错划了,现在让你恢复当年待遇、级别,如果曾经是党员、团员,被开除了的,现在恢复你党员、团员的资格。没有道歉,也没有赔偿,你1957年是科员、工资60元,1979年改正了,还是科员、工资还是60元,同时1957到1979年被扣掉的20多年工资,也不补给你了。这合理吗?
不仅如此,它还让你感恩戴德,说“党给了你第二个青春”,你们有人就问了,“我的第一个青春到哪里去了?”
至于在这22年中,你受了多少罪,家人受到怎样的株连,受到多少精神、物质损失,都不管了。如果死了,被杀掉了,这里有个例子,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右派学生沈元,1968年,被迫害的受不了,用鞋油把脸涂黑,化装成黑人,到苏联驻华大使馆去寻求政治避难,结果被抓(告诉大家,跑外国大使馆王立军同志不是第一个,第一个应该是清朝的康南海先生,他跑的是日本大使馆);1970年,沈元以“反革命”、“叛国”罪被判死刑,杀了。到1980年,当局对他妈妈说,“原判以反革命罪处其死刑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撤销”原来的《判决书》。“对沈元同志宣告无罪。”
人都杀了,“撤销”《判决书》,“宣告无罪”有什么用?非常荒唐。
最后武宜三建议香港的青年学生、传媒记者,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和来到香港的右派老人交朋友,采访他们,帮他们做口述历史,留下记忆。这些老先生、老太太,都是国宝,而且是不可复制的国宝。大家一定要来好好珍惜一回。
联系丁华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24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