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一页尘封的历史:修补伤痕务实开创两岸合作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3月29日 转载)
来源:亚洲周刊
潘汉唐/两岸开始修补以前的伤痕,务实开展史无前例的合作,开创这多难民族的光辉未来。时序六十年前之春日。一九四九年初,国共的战争渐渐转到华北战场。中共百万大军开始对「华北剿总」傅作义的部队採取分割包围的战略。 (博讯 boxun.com)
傅作义原指挥张垣绥署(第十二战区)。在一九四六年十月间,趁共军在怀来和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之时,突击张家口,取得胜利。一九四七年秋,蒋介石为支援东北战场,撤销了孙连仲的保定绥署(第十一战区),并在北平成立了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华北「剿总」),任傅作义为总司令(辖第十一及第十二两战区)。
一九四八年春,家父潘华国将军自青年军整编第二零三年师师长,奉调为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组组长,初驻皖北蚌埠、合肥一带。之后一九四八年秋改调北平,以华北剿总及其辖区之部队为视察目标。
谈到青年军,我必须说一段历史的遗憾。众所週知,青年军是抗战后期,蒋委员长发起「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历史性产物。从二零一至二零九师各师,师长皆选自全国最优秀的国军将领担任,其中不乏以军长以上身份调任者。(如二零五师师长刘安祺将军原任五十七军军长,二零七师师长方先觉将军原任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青年军成员皆为优秀的知识青年,并配备现代化的武器,军纪严明,斗志坚强,深获社会各界好评。
一九四五年十月,青年军第二零八师及第二零九年师奉命进驻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十一月下旬全师抵福州。「候命赴台,久未果行」。一九四六年初,又奉令调赴浙江,而后开始实施预备军官教育,年中完成复员工作。
接收台湾的任务后由陈仪担任。陈仪部队军纪不严,装备陈旧,被史家认为是造成台湾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常想如由青年军二零八师及二零九师接收台湾,不知是否能避免二二八历史悲剧?
潘华国将军抵达北平后,默察北平情势,极为複杂。傅作义暗与共党地下人员接触,倡导所谓「局部和平」。潘将军随时向蒋直接密报华北形势,并建议挽救之道。蒋每次覆电,嘉许备至,时有「先得我心」之语。所呈意见,多予採纳。「惜乎俟交主管部门研办后,则又无形变质,或行之而不彻底,以致事效未著,无补时艰,为最可痛心者也。」
十二月十二日后,北平被围,国军积极构筑工事,并在市内开闢东单和天坛两个飞机降落场。城内机场尚未修复之时,蒋介石曾给平津守军军长以上将领空投过一封亲笔函,要求「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以完成革命大业」。待机场修好后,蒋又派其参谋次长李及兰及联勤总部参谋长吴光朝乘机来北平,召集蒋系军长以上将官会谈。坚持固守阵营,并图反攻。
蒋查知傅作义在北平已和共军进行谈判之后,曾几度派人劝说。十二月十五日蒋派其原军令部长徐永昌来面见傅作义,大意是要求傅率部分海陆两线撤至青岛,稍后再候命南撤。傅以实际形势不可能做到为由回绝。十二月二十三日,蒋又派蒋纬国硓其亲笔信到北平,表示要任命傅为华东南军政长官,亦遭傅婉言拒绝。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蒋又派其国防部次长郑介民至北平。
郑介民硓来蒋致家父亲笔函一封(谨披露如附)。执笔日期为一月五日十七时,料为郑出发前不久,可见时间之紧迫。元月七日家父与华北高级将领即时覆函。兹节录如后:总统钧鑑:郑次长平,奉读钧座手谕,无任感奋,当将德意,转达全军,仰体关垂之殷,更坚图报之志……谨将所见,简呈于次:
一、平郊战守,似无前途,向津沽转进之案,本为上策,惜误时机。长期固守,而民食军粮,又难为继,为保持国家元气,以期长久支持戡乱大计,似可先由空中抢运一个军至青岛,以之输送塘沽,扩大阵地,开闢机场,再由塘沽陆续自空中将平郊主力接出向南转用,以固江防,再图后举。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中情局公布两岸关系密档:两岸暗通款曲 追寻两岸间谍战沧桑 探索国共和解渠道 鲍邱河两岸村庄成“癌症村” 冯军告河北大厂金铭冷轧板带公司案被搁置 杭州6万份旅游消费劵赠台胞 两岸携手度时艰 两岸需积极培养统一的新生力量 两岸和平协议化繁为简易达成 两岸建经合机制天时地利人未和 台湾回应温家宝报告:九二共识下推动两岸关系 两岸军事互信机制:陈水扁02年授意研究 马英九称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不涉“主权” 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台北会面,着手加强合作交流 (图) 侯友宜会孟建柱,两岸警官交流升级 海峡两岸两个故宫的政治问题(图) 两岸故宫互访:分隔的国宝 政治坚冰逐渐消融(图) 两岸故宫交流中值得省思的争执 美愿促成两岸军方夏威夷会谈(图) 中国外交出击空前强硬:台海两岸对此都感兴奋 台海两岸关系改善美国应否改政策 “一中各表”维系两岸最基本互信 两岸“外交官”互动 大陆使馆邀宴吓坏“台湾代表” 王毅:两岸09年会签署一揽子协议 外交休兵:两岸外交官"汉贼不两立"走入历史 台湾问题专家徐博东:两岸经合宜先易后难 两岸政策具分量,王金平争发言权 两岸拿什么实现统一/宋广磊 林保华:两岸“夹击”香港媒体 秦耕:两岸关系为什么仍需“冷战思维”? 许之远:奥巴马上任前后局势的检视,两岸反省与因应 大陆人民企盼海峡两岸“新三通”/高洪明 王锦思:海峡两岸比中日之间更应该和解 陈维健:新年看两岸关系中的团团圆圆 卜睿哲看两岸:靠经济交流不够,真正问题还没来 (图) 两岸关系发展简史 脉络走向/王艺伟 马陈会大败笔:两岸刻意模糊称谓头衔 陈维健:两岸会谈台湾不能放弃民主 周天勇:12年后大陆将变成民主国 有利两岸和平统一 江丙坤:两岸不和解,台湾繁荣不可能 国共两党在两岸对等建党能确保民主革新与祖国统一两不误/李果 两岸三地视野下的台湾民主/宋鲁郑 两岸教育法比较:同为中华儿女,陌生至此,真是恍若隔世矣!/郭泉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